白蒲镇位于南通如皋市,是一座拥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如皋县志》中有这样的部分文字记载:“东晋义熙七年分广陵,置山阳郡,属南兖州领县五(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蒲涛县居其一,在晋、宋、齐、梁、陈五朝均为县邑所在”。
千年岁月倏然而逝,但白蒲依然是那个古朴温柔的白蒲,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处处充满诗情画意。
白蒲曾经是一片蒲草丛生的土地,古镇四周的湖泽里长满了盛开白花的蒲草,后来的人便直接赠予它“白蒲”这个名字。
把时间再往回倒推五千多年,南通也才刚刚形成陆地,而在它不断冲积的过程中,白蒲是先驱者,相较于其他地区,白蒲成陆更早,所以农耕文化相对发达。在后来的岁月里,书声总是跟着农田劳作的声音一起响起,读书成为了人们的乐趣与梦想,聚居在这里的白蒲人也逐渐形成了“耕读传家”的家风。
古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通如文风莫盛于蒲”,其意指白蒲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自唐朝开科取仕以来,许多白蒲弟子考取功名,仅明至清中叶时期,就诞生了进士10人,文举人58人,武举人8人,贡生人。
翻开白蒲多年厚重的历史,透过早已泛*的斑驳的书痕上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彷佛依旧能看到长巷深院里居住的书香人家,以及黎明未起时那灯下的身影。
“最好看”的白蒲古镇
明清故居和一众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古巷,是白蒲古镇最具特色的文化与风景。
镇上的40余幢明清古居建筑群,现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蒲与其他曝光度很高的古镇不同,没有鼎沸的人群,也没有商业的入侵,它的古建筑最是原汁原味,它的瓦檐上藏着的还是千年前的故事,而这其中,顾家老宅是代表。
顾家老宅
顾宅是白蒲历史上八大望族之一的顾家住宅,也是顾氏书院旧址。这是一座花园式的庭院,始建于明崇祯五年,砖木结构,座西朝东为大门堂,进入门堂后是影墙,南边为二门堂,进内为敞厅,走廊为圆木形蓬顶,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顾家自明代以来为诗书世家,清乾隆二十年,在此创办顾氏蒲涛学塾,前后延续余年。
双堂屋
看顾宅看的是书香,而双堂屋看的就是新鲜了。因内院坐西朝东的大门内有两栋朝南和朝北相对立的堂屋,天井不足2米,因此而得名“双堂”。
屋子建于明成化年间,屋内外均建有不同朝代的建筑,外院便是民居堂屋、厨房、耳房、天井、花窗、花格,内院则是那两个堂屋,整座屋子保存完好,如今依旧保持着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远离了现代商业气息,这里才焕发出古建筑原本的样子。
法宝寺
白蒲的建筑分两种,顾宅一类民居是保存完好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重新修缮而成。在修缮的建筑中,法宝寺是值得一去的。
法宝寺原名圣教寺,始建于唐太和四年,后遭遇大火,今天的法宝寺是在原址上重建的。相传寺庙奠基时从地下掘得白龟一只,献于朝廷,皇帝赐名“法宝禅寺”。
法宝禅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全寺建筑布局似‘象’形。寺前十多米高的石牌楼,耸立在“象鼻湾”的顶端,牌楼的上方正反两面书写着“法宝禅寺”和“回头是岸”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
寺内出土并收藏了一批文物,如唐砖、宋瓦、御碑、石鼓、佛塔、佛缸等,特别是清代高官沈岐的墓志铭,山东济南府同知郑大毅的御赐石碑,最有历史价值。
“最好吃”的白蒲古镇
如果说白蒲浓郁的书香文风和古香建筑,吸引了不少文人名仕走进它,那么白蒲的小吃就直接走出去以贡品的身份被送到了皇帝案前。
白蒲茶干
白蒲茶干始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是南通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可冷食凉拌,也可荤烩素炒,四季皆宜,又因清香软绵的口感被誉为白蒲一绝。乾隆下江南时,地方官特选择了白蒲“三香斋”茶干作为贡品,皇帝尝后甚为欢喜,御笔写下“只此一家”题字,赐予褒扬。
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最出名的要数老店“老万和茶”茶食铺。传统手工精制而成的潮糕,甜糯爽口,软嫩香醇,百年飘香,更亮相过央视舞台。林梓潮糕配方独特,工艺讲究,以上乘粳米为原料,踞春手筛,拌和白糖、桂花、松仁、桃仁等,荷叶垫笼底,制成圆形糕坯,辅以精湛、稔熟之刀工,纹理清晰、疏密均匀、深浅适中,水蒸而成。“出笼不粘手,久放不落屑”是潮糕的合格标准。
白蒲*酒
白蒲不止吃食出名,喝的也不赖。白蒲*酒是酒中一绝。还是在康熙年间,浙江绍兴章姓人家来到白蒲,开办槽坊,配制*酒。后来,章家后代继承祖传秘方,以当地产上等大米为原料,以药酒、麦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加饭酒工艺,精酿而成。佐菜入料,浅酌小饮,都是白蒲*酒的最佳打开方式。
五月的天
暮春初夏
乘着春风最后一波
来一趟白蒲镇
吃一片豆干
喝一口*酒
做一回地道的白蒲人
来源:南通旅游
编辑:桔子
新闻多看点
手机号13、15、17、18…开头的注意,央视曝光!看完头皮发麻……
一个家族三代中医,禁止全家人碰这个食物!值得我们深思!
99%的老南通人,都不知道的南通!
毛骨悚然!这种鱼千万别吃,肚子里一条条线!现在正大量上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