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厨具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乡间另类手艺人系列三箍瓮的 [复制链接]

1#

▲图源网络,下同

连载·三箍瓮的

二十多年前,关中农家厨房盛东西的器具,大到装水放醋的瓮,小到盛菜舀饭的盆盆罐罐、碟碟碗碗,甚至洗脸的盆子,喂猪的钵钵,大都是瓷器或陶器,而且都不是景德镇或外地的名牌产品,都是甘肃安口窑或陕西陇州出的低档大路货,价钱便宜,用起来实惠。

但这些器具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耐摔打,稍一磕碰,就成了豁露残边,有的还一分为二,严重的还会粉身碎骨,成了碎片。那时,人们不富裕,碗碗碟碟打破了倒值钱不多,但大瓮和盆盆罐罐破了一条口子或少了一大块,弃之可惜,用之不成,于是就有了箍瓮的这一行当。

箍瓮的一般肩上扛一捆称竹蘼,背一个布包。到了村子一声像唱歌一样的吆喝:“箍瓮哩喔——箍盆来——”

随着这吆喝声,就有大娘大嫂们从家里拿出破了一条口子的水瓮,掉了一块边儿的瓷盆,或成了两帮个的瓷罐,一边纳着鞋底,或一边拉着家常,看着箍瓮的把一个个废旧瓷具拾掇成能继装水盛面的有用器具。

所谓箍瓮就是把竹蘼条根据破瓮破缸的大小和损坏的状况编成一个个箍子,套在它们外面,再夹紧就行了。但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每个人都能干得了。它讲的是胆大心细,手艺精巧。

第一是合茬。就是把那些摔成两帮个或三四片的破瓮破缸按其茬口合起来恢复成原状。若茬口上缺了一点点,还要用油泥把缺口糊上。对于摔打成两三片或三四片的破瓮破缸来说,合茬不是十分困难;但对于那些破成四五片甚至五六片的东西来说,其难度就比较大。

第二是套箍。套箍就是根据破瓮破缸的大小和损坏程度,用竹蘼编出圆的或椭圆的竹圈,顺着破口横着竖着或斜着套在需要箍的瓮或盆上。竹圈的大小要合适。大了,箍不住;小了,套不上。这就凭的经验眼力和技巧。

第三是紧箍。就是把套在破瓮破缸外面的竹圈加固,让其把整个契瓮或破盆牢牢地套住,永远掉不下来。这时,只见匠人从布袋子里拿出一个木锤和一个一寸多宽四五寸长的铁板条来,左手用铁板条顶着竹蘼圈,或手用木锤在铁板条另一端敲打,从下往上一寸一寸地边挪边敲打,叮叮咣咣,时轻时重,时而敲瓮沿,时而击瓮底,很有节奏,听起来就像动听的打击乐!到这时,那些在一边做针线活或说东家长道西家短的大娘大嫂们就都停下手或打住口,一齐围过来看这优美的动作,听这美妙的乐章。就连在远处下棋丢方的男人们也会跑了过来。

敲打完毕,箍瓮的把瓮翻过来,一个完好无缺的“新”瓮就放在人们的面前。只见他们说:“拿走,保证一辈子不漏!”

作者简介

巨世亨,陕西省岐山县京当镇祝家庄社区人,现居宝鸡。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金融学会/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宝鸡市文化创意协会副会长,宝鸡市作家协会、杂文散文学会、周秦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在**、金融单位工作至退休。写作是爱好。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调研论文、文学作品数百篇,出版杂文集《说“是”道“非”》一部,执行主编《中华石鼓园》一书等。

▼作者的其它文章乡间另类手艺人系列

(一)劁客乡间另类手艺人系列

(二)接铧匠

岐文共赏

柿子树的记忆

猜/你/喜/欢

视频

岐山庙宇笔画探秘

一支秃笔描故乡,出路在何方?

岐山最新宣传片,再度引爆岐山人的朋友圈!

网聚岐山人,共品岐山味!

邀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