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招商银行的一则广告《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在朋友圈里刷屏了。从头看到尾,小编就一个感受:着急死了,赶紧下载个下厨房啊?
说起下厨房,爱做饭的厨友们肯定是不陌生,小编从年第一次在下厨房上传菜谱开始,已经过去了三年。下厨房在江湖上绝对是菜谱类app的扛把子了。
从年上线以来,下厨房一直想要建立一个菜谱-社区-电商的生态闭环。如今下厨房的商业模式已经日趋成熟,逐渐从菜谱类app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
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下厨房这个app究竟在厨友心目中好不好用。
一、市场概况
下厨房从菜谱工具做起,其所在的美食社区市场,是一个通过电脑、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以客户端应用的方式向用户提供美食菜谱、食材信息、在线社区以及线上、线下互动服务的网络细分领域。
看一下数据,截至年7月底,菜谱类应用在国内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万。行业中的中等消费者和中高等消费者对产品的贡献最大,比例最高,是产品的核心贡献者。而通过易观网数据显示,截止年三月,美食社区领域的app共有家。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下厨房、香哈菜谱、豆果美食、好豆食谱、美食杰。
在各家app的对比之中,下厨房的月活跃用户量达到了万,接近其他四家月活之和,占据半壁江山。下厨房的行业渗透率34.40%,行业独占率29.64%,次月留存率43.46%,各项数据也是远超行业竞争对手,呈现一超多强的局势。下厨房在市场中占据着最主要的位置。
但是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89.1%的用户仅安装了一款菜谱类应用,说明了市场上的菜谱类app内容接近,一款应用就可以实现用户的主要需求。
尽管下厨房与其他竞争者在界面风格已经形成了较大差异,但相互之间的核心功能差异不明显,相互之间替代性高;下厨房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壁垒和品牌效应。还不能断言最后鹿死谁手。
二、用户分析
1.用户画像
下厨房的用户以女性为主,高达79.5%,说明女性更愿意看着菜谱做菜,而且更喜欢分享给别人。年龄分布上主要集中在20岁至35岁的用户,比例高达85.7%。其中20-25岁最多,之后开始递减。在地域分布上,超过五成用户来自一线、超一线城市;主要集中在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沿海省份和地区,其中广东省用户最多,达到12%。
小编不是女的,人送外号行走的厨房,不过更喜欢自由发挥,也说明男人更能承受风险哈;看来这就是男女之间做饭的性格差异导致的——女性对完美要求更高,对菜谱的需求也更大。
下厨房的消费者中以中等及中高消费者为主,占到六成,并且中高消费者比重和低消费者比重在不断地增长。一方面说明下厨房仍然在不断吸引更多的新用户进来体验,另一方面说明中低和中等消费者正在不断上升到中高消费者的位置上,成为下厨房的核心贡献者。
由上面数据可以得到,下厨房的用户画像是:女性为主,年龄20至35岁,经济发达城市或地区,喜欢亲手制作和分享美食,经济收入较高且稳定。
2.用户使用路径
你会在什么情况下打开菜谱网站呢?
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进入app的场景有以下几种:
知道菜名但不知道怎么做。想做某种食材或某种类型食物但不知道做什么、如何做。随便看看再决定做什么。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从中提炼用户的内在需求是:
需要一个有制作方法的菜谱工具指导自己。需要一个能推荐相关场景下适合的美食的菜谱工具。需要一个能够记录、分享美食的菜谱社交平台。
由此分析,用户使用路径如下:
三、功能分析
通过了上面对下厨房在市场上的表现,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菜谱需求,现在你是不是已经对下厨房这款软件跃跃欲试了呢?那我们就来看一看下厨房里究竟有什么功能吧。
来将下厨房功能模块进行分类,最核心的有两大模块:分别是菜谱、社区。
下厨房首先是一个菜谱网站,用户进入下厨房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完成一道好吃的菜,只有满足了这个核心需求,才能在其基础上继而衍生出社交需求和电商盈利的可能。所以说,下厨房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菜谱功能。
在下厨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