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厨房,真煮真吃”“秒变大厨,沉浸体验”……从电磁炉到不粘锅,从明火灶到烧水壶,看似用来“过家家”的儿童厨具,不仅具备煎炸蒸煮等功能,还被商家宣称做出来的东西可以放心食用。然而,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儿童厨具存在产品属性不明、执行标准混乱等问题,使用过程中也暗藏诸多安全隐患。
虽然尺寸“迷你”,但这些儿童“真煮”厨具可以说是“锅碗瓢盆样样齐全”,早已超越“过家家”的范畴,具备了实际操作功能。“迷你厨房”中,既有菜刀、砧板、锅具等传统厨具,也有电磁炉、电饭煲、电炒锅等电器,甚至还有可以“开火做饭”的明火灶台。疑问也随之而来,这类产品到底是“厨具”还是“玩具”?不少商家把它们作为儿童玩具销售,但它们适合给儿童“玩”吗?
从监管部门的评估结果看,部分儿童厨具的安全度令人担忧。今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厨房烹饪套装玩具质量安全风险状况开展了实验室评估,涉及5个品牌11批次,所有样品均在网页或外包装上宣称可供儿童玩耍、可烹饪食物。其中2批次样品中含有酒精块和点火枪等高度易燃固体、易燃气体,不符合玩具安全标准;7批次样品中含有液体加热器(电热炉),不应作为玩具给儿童使用。此外,还有未注明“食品接触用”、小零件不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
既然具有实际操作功能,儿童厨具就不能视为传统“过家家”式的模拟厨房玩具。到底是“厨具”还是“玩具”,这类产品需要厘清“身份”,完善标准和规范,最终目的还是让孩子们能安全使用、家长们能放心选购。不管是“厨具”还是“玩具”,都要严格确保安全性、剔除不安全因素,从产品设计、材质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儿童”这一特定使用人群的特点。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作出不同要求。比如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就建议,对于9岁以下的儿童,选购不具备烹饪功能的传统厨房套装玩具更安全。
在专门性标准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也不能让这类产品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而要依照现有标准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督促企业既要确保产品安全,在营销宣传中也要谨慎用词,提醒家长注意风险、加强看护。
纪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