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也写马屁诗
李白是一位旷古绝今的奇才,是我国诗歌史上一座无人可以超越的高峰。他61年的生涯为我们留下了近千篇梦幻般的诗章,有的出神入化,摄人*魄,让人震撼;有的却奴颜媚骨,阿谀奉承,令人作呕的马屁诗。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一生颠沛流离,他生活在文化艺术超前辉煌的盛唐时期,却始终没得到重用。李白一生都想当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官谜。李白并非像别人颂扬的那样远离权贵,而是一生都应酬周旋、奔走于朱门显宦之间“攀龙见明主”。尽管他唱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
使多少仕途上不得志的人吐气扬眉,但却是他吃不着葡萄的时候喊出来的一句酸溜溜的牢骚话。李白也事过权贵,找人举荐自己时就阿谀人家,到唐玄宗门下时不但侍奉皇帝,还侍奉贵妃娘娘。
他为了求得一官半职
,把他身十八般武艺都使上了。先是做了娶了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做了上门女婿,可惜许宰相已经年老退休,走后门没有成功,后来设法接近玉真公主,写了一首吹捧玉真的诗,把玉真比做王母娘娘:“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他每到一处,就与当地的太守、长史、司马、县令等官场人物上书赠诗、应酬宴请。一些连史传都无记载的人物竟被他美誉为雄才豪杰,其目的是迫切的希望对方赏识自己,很多语气近于乞求。天宝十四年(755年),李白竟执笔代替宣城太守向权倾朝野的右相杨国忠上书,言辞卑下,语多阿谀。为了觅一衣食所安,他对小小的当涂县令李阳冰也能屈尊纡贵地称其为“吾家季父”、“
圣代英杰”。他在《与韩荆州书》这篇求职信里,李白用尽了吹牛拍马之能事,把自己所有的的聪明才智都化为阿谀奉承的献媚词,把那个韩刺史夸天花乱坠:“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称韩有周公的风范,天下最有才华的人都想归附他。其实他不过是个刺史,要是没有李白的这封求职书,有几个人知道他。“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你的文章和神明一样辉煌灿烂
,你的道德品质能够感动天地,学问之深就如同天上的神仙……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笔把马屁拍成绝妙好词!天宝元年(742年)初夏,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推荐,隐居的李白被征召入京。他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认为自己将被重用,代草君言、建立功业,甚至把玄宗比作汉武帝,把自己比成司马相如。入京召见于金銮殿后,李白果然受到皇帝重视,命供奉翰林,在一年多受宠遇的日子里,演出了七宝床赐食、高力土脱靴、杨贵妃磨砚、饮酒眠闹市、狂笔草蛮书等广为传诵的奇闻逸事。许多曾讥笑过李白“落魄微贱”的势利小人,这时却纷纷请谒与他称兄道弟、酒宴交欢,这更使李白满面春风,十分光荣,于是他出入宫掖献赋作词,侍从皇帝讨好贵妃,交结王公大官赠诗宴酬,写了许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谀言马屁诗。在一次宴会上,玄宗问道:“我朝和天后朝相比如何?”李白举杯颂说:“天后朝*出多门,奸佞当道,用人如小儿买瓜,不管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沙里淘金,剖石釆玉,尽得精粹者。”捧得玄宗都有些不好意思,掀髯大笑说:“学士所饰过分了。”平心而论,这个马屁拍得确实有水平,既搔到了天子的痒处,又露出了自己的长处,真是清新脱俗,浑化无痕。在他的全集中,像这样逢场作戏的拍马是不少的。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兴庆宫龙池东沉香亭前观赏牡丹花,卿卿我我的时候,李白奉命在旁边为他们捧场,写出了《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赞美杨妃的容貌,超绝人寰,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面对“倾国”美人杨妃,既使有恨也都为之消释了。李白的马屁诗文采斐然,圆通自在,拍得玄宗杨妃舒舒服服,更加欢心。李白还写了不少《宫中行乐词》,颂扬宫中荒淫无度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这样的幸福日子仅仅过一年多就结束了,尽管捧屁不断,还是“赐金还山”,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了。在唐玄宗的眼里李白只不过是一个有“一副穷酸相”的布衣隐士,充其量和当时的梨园弟子、侍奉乐师是同等的玩意儿,召他入朝只是用其名气与才华作延揽精英的摆设,并非为了让他治国参*。李白的梦终于破灭,对自己忠心报君之心不被理解感到委曲不平。他对好佞之辈的谗毁极其愤慨,常常表现出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清高气概,但又十分留恋不舍宫廷侍从的生活,所以他不仅在皇帝面前以恭谨小臣礼范的形象出现,而且攀龙附凤心向往之的和李唐皇室联宗结谱,其矛盾百出的庸俗气简直让人不敢与他刚正傲岸的性格相吻合。他颂扬唐王朝的列祖列宗,他讴歌唐玄宗是明主、英君、圣皇,甚至将皇帝比做太阳,时时怀念玄宗的知遇之恩和供奉惠渥。他无奈的告别了那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的皇都,悲凉的
“五噫出西京”
“载妓随波任去留”
了。以后的日子,尽管他在一遍一遍的唱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才必有用”
但朝廷始终没有再任用他。
安史之乱后,李白兴冲冲的跑下庐山进入李璘幕下效力,谁知李璘竟因“叛乱”全*覆没,李白差点被杀头,最后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幸亏御史中丞宋若思将他解脱,随其到武昌幕府中协理文案,天真的李白又心血来潮,以宋的名义向朝廷写了一封自荐表,要特请拜一名京官给自己。此后他又两次向宰相张镐投诗,交结地方官员,希望能再踏上仕宦之途。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出征东南,虽然他已61岁了,仍向朝廷“请缨”,准备投身*幕,但因生病不得不半道还家,后到当涂(今安徽当涂)去依靠“从叔”县令李阳冰,不到一年便悲凉地病死在这个小县城了。
古往今来,读书人总想有机会做官,十年寒窗脱青衿,一朝能为帝王师。以此来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身后留名。于是就有了“货于帝王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为了达到目的,就不惜丧失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讨好上司,俯首帖耳甘当奴才,甘愿写马屁诗。可惜的是,“修身齐家”也许能做到,“治国平天下”决非易事,大多数书生右事实中撞上了南墙,撞得头破血流。于是便骂官场黑暗,痛恨人心不古,长叹怀才不遇。书生气的书生,行亊迂阔,只会纸上谈兵,很少知道他们缺少的是官僚素质,老练圆滑的社会经验,又怎能实现“治国平天下”
的抱负。李白自称“谪仙人”
,仙人应到天上去,红尘难容“谪仙人”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