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首届广州·琶洲算法应用国际大赛暨海珠区加快推进“琶洲算谷”建设启动大会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简称“琶洲试验区”)举行,多项重磅动态在会上发布。
其中,为进一步发挥海珠区数字*府建设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海珠区在本次启动大会上推出首批十大智慧应用场景。
泛在感知——打造全国首个行*区划级全国产化物联专网
谋划在全区范围建设%全国产化物联感知底座,引导社会力量聚焦物联网底层关键技术突破,解决物联网通信行业长期“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实现从芯片、传输、组网、安全%自主可控,助力打造属于中国的高效、安全、稳定的数字新基建。
生态科普——构建全省首个湿地自然学校系统
海珠湿地公园作为城市中轴线上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其高畦深沟农业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推出这一场景旨在拓展海珠湿地生态功能边界,以海珠湿地自然学校为平台,集成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开发建设“自然学校”智慧科普系统,形成全省独具特色的生态科普海珠新模式。
AI文旅——设计全市首个AI科技自动驾驶精品游线
推出的AI文旅场景以“人工智能”搭配“最美海珠”,打造全市首条科技旅游文化专线,向全国传递海珠的科技属性以及科技旅游的概念,力争成为引领全国旅游创新模式的标杆。
绿色记忆——建设海珠古树名木物联感知监管平台
这个应用场景是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海珠区古树名木“一树一档案”,以AIoT为技术支撑,实现海珠区古树名木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文化传承——打造古建筑物联感知监管平台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通过这个场景构建历史古建筑的“生命档案”,搭建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监测“三位一体”的监管平台,对历史古建筑进行全天候的安全监测,给古建筑的保护加持科技力量,活化它们的时光魅力,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
智慧教育——建立线上线下OMO融合教育平台
线上线下融合教育(OMO)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出教育应用场景主要是探索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基于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决策支持等技术手段,实现教育空间融合、教学过程融合、教学评价融合和管理数据融合,打造基于过程大数据的教学效果提升新范式。
亲清*商——打造海珠高质量企业服务平台
通过推动优质资源供需撮合,深化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协同紧密度与数据交互共享度,为企业提供服务要素数字化、信息匹配精准化、*企互动高效化的贴身服务,形成企业服务工作“海珠标准”。
数图治理——打造“数智”海珠一张图智慧化平台
改变以往“数”“图”黏性不足、联动不够的现象,致力于从“数据治理”向“数图治理”的全面提升。通过建立数图联动机制,建设数字海珠一张图智慧化平台,汇聚“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数据,实现人员、物件、资源、力量等落图入块可视化,赋能精准施策,实现“一图感知态势、一图纵观全局、一图指挥调度、一图协同共治”。
智慧城管——城市管理视频智能分析系统
这一场景致力于推动视频智能分析应用提质扩面,丰富算法仓,建立视频管理指数,全面打造城市管理问题智能预警、智能发现、智能分析、快速处理的“顺风耳”“千里眼”,以视频智能巡查与监测,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数字孪生——打造“数观琶洲”智能化综合决策平台
为落实市委、市*府关于推动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要求,将通过大数据、物联网、AI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实现业务数据互联共享、运行态势实时监测、高频事件精准识别,推动琶洲试验区实现全域实时认知,全量数据融合,全局协同共治。
海珠区首批发布的十大智慧应用场景,旨在通过场景开放强化产业集聚,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琶洲将聚焦“算法、算力、算量”人工智能发展三大支柱,全力推进琶洲试验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
据悉,海珠区*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数字*府改革建设中积极求索,创新做法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数字*府特色评选50强,获评全国数据体系创新奖、全国*务服务创新奖、全国数字化实践典型案例等一系列奖项。同时,海珠区*数局主动发挥数字*府的引领作用,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勇于改革创新,承接了省市数据经纪人、首席数据官、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等试点任务,在全国范围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率先探索“海珠模式”。
琶洲算谷是个什么“谷”?
什么是“算谷”?“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一众龙头企业纷纷落子琶洲意欲何为?琶洲为何瞄准算法这一新赛道?
算法,下一个风口
琶洲许下的愿景是:聚焦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算量三大支柱,将琶洲试验区打造成全国算法高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名誉主任方滨兴认为,算量(数据)、算力、算法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铁三角”。“琶洲算谷”的“算”正是布局在此。
在方滨兴看来,建设琶洲算谷,说明广州抓住了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要素,让算法为经济建设服务。
如果把算量比作食材,那么算力可以理解为厨具,算法则可以理解为厨艺。一道菜好吃不好吃,三者缺一不可。
从产业化的角度看,算量行业化的脚步最快,各类大数据公司层出不穷。算力也已形成规模,正迎来新的利好。
日前,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作为一项国家级的算力资源跨域调配战略工程,“东数西算”工程对于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意义非凡。
对比之下,算法产业则是一座尚未完全开发的宝藏。
在欧洲科学院院士、琶洲实验室副主任陈俊龙看来,算法产业是数字时代的下一个风口。琶洲的重点发力端正在于刚刚开始“热”起来的算法产业。
“‘三算’是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陈俊龙认为,布局算法产业,可以将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放眼全国,上海在国内首先提出算法产业化*策设计和创新行动计划,此外,北京、广州等地对于促进算法产业化发展也提出了进一步的*策构想。这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中已经迈开步伐的算法团队提供了发展动力,为吸引全球算法资源、加强数字经济主体对于算法开发的投入构筑产业氛围。
算法的世界犹如星辰大海,更有人说,人类未来的生活都是“算出来”的。
唯品会首席技术官鲁鹏俊介绍,算法在电商领域有着极其丰富的应用场景,包括搜索、推荐、广告、客服、风控等,例如通过算法加持,融入地域和气候的变化,可以为消费者推荐适合的衣服。
未来,算法将应用在生活、工作、城市治理的各类场景。通过算法,可以在地图导航软件上找到最佳路线,可以在购物软件上找到喜爱的商品……很多时候,人脸识别准不准、搜索快不快,其背后都与算法应用得好不好有关。
琶洲算谷,正是瞄准这样一片新蓝海。
为何成为“算谷”?
如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是琶洲的代表性标签。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涉及领域广阔,琶洲为何要成为“算谷”?
琶洲首次公开打出“算谷”这张牌,是在今年的海珠区*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聚焦“算法、算力、算量”人工智能发展三大支柱,做强琶洲试验区产业之核,打造“中国算谷”。
从“中国算谷”概念的提出到“琶洲算谷”项目的加快落地,琶洲的快动作是为了抢占算法这一新蓝海,相比于已经初成规模的算力和算量产业,更是在算法上寄予厚望。
企业也有需求,需要算法进一步锻造数字竞争力。今年1月,琶洲算法产业联盟第一届一次理事会在琶洲试验区召开,近30家首批成员单位不乏琶洲实验室、百度集团、商汤科技、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广州联通、佳都科技集团、唯品会等希望在算法领域布局的企业。
“百度在年就提出‘AllinAI’战略,积极投身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发,经过十余年投入和积累,现已开发出集基础算力、开发工具集、应用模型集、人才培养体系等为一体的飞桨产业赋能中心。”琶洲算法产业中心百度负责人史巍表示,琶洲在发展算法算力方面基础较好,这是百度将飞桨落户在琶洲的原因。
面对前途光明的算法产业,大家摩拳擦掌,但想揽下瓷器活,也需身怀金刚钻。对此,琶洲对算法产业的匹配度较高。
琶洲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家底”丰厚。近年来,海珠区精选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龙头项目进驻琶洲,已集聚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国美、小米、科大讯飞等一批龙头企业落地布局。此外,海珠区正加快推进智能算力中心建设。
目前算法细分领域企业绝大部分都纳统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年琶洲试验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已达家左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占比全区91%。算法领域企业集聚,再添一把“火”,发展算法产业自然水到渠成。
技术门槛显然是发展算法产业的一个准入条件,琶洲正好背靠琶洲实验室这棵“大树”。目前,琶洲实验室已进驻华新科创岛新址办公,引入脑机智能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模型与算法研究中心、脑疾病与健康研究中心等科研团队,聚焦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此外,琶洲试验区及周边共汇集中央属科研院所9家,省属科研院所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35家。
有前景、有需求、有基础、高适配,琶洲要成为算法产业的发展高地,自然顺理成章。
琶洲有何准备?
要成为“琶洲算谷”,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机构进驻、人才引进、资金注入等方方面面的努力。
启动大会上,最为瞩目的是百度入驻琶洲算谷,与琶洲实验室共同打造琶洲算法产业中心。
史巍表示,百度计划联合算法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琶洲实验室共建琶洲算法产业中心,为广州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基于飞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和数字经济综合赋能,通过支持企业、开发机构或院校科研团队,利用飞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湾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可信的核心技术基础。
除了龙头项目,种子项目也已经洒下。摩星半导体、中光华研、弘度科技、橡树品牌、广州软银等企业与琶洲管委会进行首批落地项目签约。华为、南方投资集团、广州联通、广州移动、广州电信、商汤科技、中电昆辰、智慧城投、中科曙光等企业与琶洲管委会进行意向合作项目签约。
陈俊龙表示,举办首届广州·琶洲算法应用国际大赛,主要目的是希望挖掘一批具备实用性、落地可能性的算法领域优质项目,助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他透露,琶洲实验室也将于今年专门成立人工智能算法赋能部,希望能借助此次大赛平台对接一批高质量算法人才资源,争取有机会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算法机构、算法人才的“家”也安排好。启动大会举行了TCL大厦、唯品会总部大厦、华新科创岛等首批算法产业基地授牌仪式。
琶洲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海珠区将聚焦算法领域打出系列“组合拳”,通过组建一个算法产业联盟,出台一份促进算法发展*策,举办一场算法大赛,建设一个算法产业中心,集聚一批算法项目,认定一批算法产业基地,凝聚一批算法人才队伍、拓展一批算法应用场景等方式,“八个一”多措并举推进算法产业化发展。
其中,在促进算法发展*策方面,海珠区将推出《广州市海珠区建设琶洲算谷若干促进措施》(简称“算谷十条”)、《海珠区首批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场景》。“算谷十条”将未来三年来源于算法领域的本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增量全部用于支持算法产业发展,在办公用房、研发投入、规模化发展、重点人才、载体招商、会议活动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算法应用场景方面,海珠将集中制定发布“泛在感知—全国首个行*区划级全国产化物联专网”“AI文旅—全市首个AI科技自动驾驶游线”等十大智慧应用,鼓励算法领域企业集思广益,提出具备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算法解决方案。去年,海珠区全面推广52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其中琶洲阅江路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路段累计开放29.66公里,里程数居广州中心城区第一。
一系列“组合拳”,琶洲在算法产业方面强优势、补短板,未来将崛起怎样的“琶洲算谷”,令人期待。
来源:南方网、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