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市工信局共承担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31项(其中牵头20项,配合11项)、“”民生实事2项。一年来,全市工业经济承压奋进、勇毅前行,克服多重不利影响,持续保持健康平稳增长势头。我市入选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入选国家千兆城市,位列山东省入选城市第1位;作为全省唯一城市入选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试点城市,首批共有杭州等7市1县1区入选;再次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列第66位,较上年前进12名。
一、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是规模效益持续领先。组织召开全市加快工业发展推进大会,部署启动“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三年攻坚行动,常态化实施工业运行联系服务机制,优化环境助企发展。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营收突破亿,稳居全省第3位,增速持续7个月保持全省第一。
二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持续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双千行动,实施重点项目个,培育省级第二批绿色工厂7家。制定实施《工业节水三年行动计划》,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全省共9家企业入选。华纺股份全流程绿色化技改项目入选“山东省绿色化技改十大案例”,愉悦家纺智能化改造与互联网纺织平台项目入选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项目。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1%。
三是数字产业发展迅速。“智改数转”成效显现,产业数字化水平居全省第4位。加快“新基建”建设,超时序建设开通5G基站个,累计开通个。培育5G行业应用典型示范案例30个,其中16个典型案例在工信部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中获奖,6个典型案例在全国全省推广。
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坚实有力
一是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增强。推动全市11条制造业产业链发展,组织举办山东省高端化工(碳四)产业链融链固链等产业链对接活动9场,参与“专精特新”企业达余家,达成合作意向多项,北方创信公司成功实现新三板上市。《搭平台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强化服务精准施策助力企业发展》等典型经验做法被央视朝闻天下宣传报道。
二是主导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组织举办铝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轻量化铝新材料产业成功入选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组织黄河流域织造创意设计大赛、碳达峰碳中和纺织企业高峰论坛,大力培育纺织服装家纺品牌。加快化工产业转型,3家企业上榜中国精细化工百强榜单,2家企业(园区)入选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邹平市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中国创新百强县”“山东省工业强县”榜单。
三是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博兴商用智能厨房设备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无棣(智能电气装备)成功认定为省特色产业集群,惠民(绳网)进入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前10名。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加快工业企业二三产业剥离,全年完成剥离企业家,实现营业收入72.4亿元;已回流企业6家,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滨州市以工业新产品探路动能转换新赛道的改革实践》案例被省改革办以《地方改革案例》报中央改革办,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争得加分。
三、工业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优质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加强企业品牌建设,魏桥集团连续11年入选世界强,位居第位,蝉联山东民营企业榜首;京博集团等9家企业入围山东民营企业强,资产总额列全省第1位;16家企业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制定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家,总量实现当年翻番,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创新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制定实施《滨州市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74家,市级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1家,入选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个。培育省服务型制造、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示范企业11家,入选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三是数字赋能工业发展效果显著。开展标杆示范引领行动,1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全省共4家;1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1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场景、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数字经济园区3个、工业互联网园区1个。
年,市工信局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1+”工作格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在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伟大征程中展现工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