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设计力
国内外有很多网红ICON、时尚博主的走红,都是从厨房开始。
因为厨房,最能展现一个家庭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天精致早餐、漂亮又有营养的爱心便当、每日厨艺与摆盘live秀……
这背后的潜台词都是:我在好好照顾自己与家人,我在用心地生活。
装修是对厨房的第一次设计,但是只规划了基本功能分区和整体风格。
厨房的收纳与使用,则是我们对厨房的第二次设计。厨房作为家里物品最多、品类最杂、最难整理与清扫的空间,需要我们更多的设计力。
受天津生活广播《爱尚生活》栏目邀请,11月10日我和主持人吕洋在节目里,将一起聊聊“厨房设计力”,探讨在原有空间基础上,如何打造一个井然有序且充满生活质感的生机厨房。
Vina,前童书编辑、专题记者、心灵童画亲子艺术机构运营负责、一板一眼的摩羯座、研究心灵成长、爱好设计、手工DIY。
《爱上生活》栏目收听方式:
天津生活广播FM91.1AM
每周一至周五12:00-13:00
尽管我们家厨房是很多年前的装修,但仍能改造成理想空间
每次我想自己呆一会的时候,总会选择遁入厨房。
从冰箱里翻出一颗柠檬、从薄荷盆栽上掐几个叶片,用漂亮的马卡龙蓝色水壶咕嘟咕嘟烧一壶热水,扔进一包斯里兰卡红茶。水蒸气在初冬的窗玻璃上凝结,一壶柠檬薄荷红茶配一点手工小饼干,能治愈所有的阴霾。
我并不是一个爱好厨艺的人,但厨房总能带来更多的归属感。
轻松handle一顿美味的晚餐、哼着曲子烤麦芬蛋糕、一边听广播一边搅动锅里的意式番茄酱……
我家先生总吐槽,我总是在开火热锅之后才去切葱花、倒油、打鸡蛋,或是一边翻炒一边调酱汁,为什么不能先准备齐了。
其实我是享受在厨房流畅的动线里,游刃有余去统筹操作的感觉。
在我的厨房,我就是自己生活的女王。
Step1厨房功能分区
别在厨房里玩海盗寻宝
常常会听朋友说,做饭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厨房对他们来说就像迷宫一样,恨不得有张藏宝图告诉自己,上次大促囤的保鲜膜放在哪里了。
厨房里最棘手的三件事应该是:
找不到想用的东西;
食材藏太深直到过期才发现;
老公热心帮厨却越帮越乱。
其实这几条都可以通过厨房收纳区域规划来很好的解决。
让我们手把手来分析:
不管是什么厨房布局,其实都可以分为洗涤区、操作区、料理区。
而橱柜则可以大致用吊柜上方、吊柜下方,地柜上方、地柜下方来概括。
所以厨房用品都应该遵照就近原则存放,厨房里的运动轨迹必须流畅而合理。
如果洗完碗要走上好几步才能放进橱柜里,烘焙时先搬凳子去吊柜里找面粉,再到抽屉里找巧克力粉,还要去调味区拿白砂糖,除了能帮助你多运动减肥之外,这样的厨房动线非常不合理。
“在厨房里忙的团团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所以在收纳之前,我们有几条最基本的原则:
1.常用的东西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比如吊柜下方和地柜上方,最常用的则放在橱柜外侧。
2.不常用的东西放在需要搬凳子才够得到吊柜上方,以及需要蹲下拿的地柜下方,这些区域的物品再根据使用频次排序,很少用到的放在橱柜里侧。
3.洗涤区地柜下方容易受潮湿和异味影响,适合放置洗涤剂、垃圾袋、雨具等杂物。
4.料理区受烹饪时热气影响,煤气灶方圆一平米内不适合放干货、食品等。
5.小物件用分隔用品存放在抽屉里,橱柜里用成套收纳盒叠起来存储,漂亮的东西摆出来。
6.物以类聚,让咖啡和巧克力粉在一起,让芝麻找薏米,豆腐乳找泰式甜辣酱……
以上几条最基本的原则,请熟读,不要以为看似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总是容易被“找个地方塞起来就行啦,反正我自己肯定会记得“这样的念头打败。
今天买了冰糖随手放抽屉里、明天朋友送的木耳扔柜子上面,包装都没来得及拆,厨房就是这样慢慢地乱起来的。
Step2厨房用品大阅兵
What?你的厨房里竟有几百件物品?
和厨房整理相比,收拾衣橱、卫生间简直是小case,厨房才是家里最需要统筹规划和设计力的重中之重。
建议小伙伴们如果真的下定决心重新整理厨房,可以把所有的厨房用品都集结在一起,进行厨房用品的大阅兵。你会发现,厨房里绝对有数百上千件物品。
先把当年老妈给买的压箱底N年没用过的土豪风餐具扔掉,然后把所有已经泛*的塑料赠品储物盒、印着广告商LOGO的杯子扔掉,再扔掉已经过期的调味料和库存许久的干果零食,最后是水槽下面留作抹布的旧T恤,还有万一、有可能、说不准还会用到的玉米粒剥脱器、切苹果器,以及手持奶泡器、还有那个叫做自动搅拌杯的*东西(用勺子搅拌不好吗?干嘛要添一件难刷的杯子来互相伤害?)。
我能悄悄说以上鲜活的案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吗?默默囧一下……你是不是也曾和我一样?别告诉我你买过包饺子神器……
别舍不得丢掉,浪费心灵空间,才是最大的浪费,轻轻地和它们说再见。
然后以后拒绝这些不心动、占空间、头脑一热或凑单囤来的鸡肋物品。
从网络上找到的一张厨房图,凌乱的物品是最大的问题
在扔掉不需要的物品之后,我们再将厨房用品按照类别,统一规划区域放置。
大致分类可以如下,按照这个列表,把相似物品放置在一起,依照储存基本原则存放。
这一期我们先不讨论冰箱及蔬果生鲜类存储,先从需要长期存储的物品整理起。
1米面杂粮、香菇、木耳、意面等干货:需要放置在阴凉干燥区域,避开燃气灶或水盆周围。
吊柜上部放置体积大、重量轻的干货,踮脚或站到凳子去拿也不会太费力。
较沉的粮食类适合放在地柜下方或者“二字形”厨房的另一侧橱柜里。
如果有很好看的透明容器,一字排开在搁板上也不失为一种风格。
2油盐酱醋、中西调味料需要邻近料理区,真心不建议带着调味料的塑料包装,就那样随意的摆放在台面上。
八角、桂皮、小茴香、抹茶粉、罗勒叶、淀粉、苏打粉、泡打粉之类等都可以用小玻璃瓶统一装好,放在料理区附近抽屉里。(附盖迷你布丁瓶就超合适)
瓶盖儿上贴上手写标签,细细排好,精致而丰富。
也不建议用传统的调味盒装起来,和油盐酱醋一起摆在台面上。
第一很容易被厨房油污弄脏,而且中式调味料种类太多,常用的酱油、醋、香油瓶外观也并不好看。
可以在煤气灶周围一步距离的吊柜或地柜里找一个方便取用的位置,每次做饭前打开那个柜子的门就好。或者不嫌麻烦的,可以分装到风格统一的玻璃容器里。
3烘焙原料、自制腌泡菜、果醋等,零食类需要单独规划储存区,混放会很容易遗忘。
这些需要在保质期内吃掉的食物,请放置在橱柜的外侧空间。
超级建议在橱柜柜门上,贴上食物清单,随时更新存储日期,打开橱柜就一目了然。
(有一种超好用、不伤表面的黏贴剂,要想要知道是什么,请在广播节目里收听吧)
4茶饮咖啡及用具水杯、茶具、茶饮、咖啡、蜂蜜、苏打水等饮品类可以放置在一起。
这些物品可以用挂架和搁板在墙面上收纳,可以随意拼搭出厨房的生活质感。
如果有空余的空间,做一个咖啡或者饮品区也是极好的。相信你们都看过之前网络上很火的那篇《如何在家里用1㎡打造一个咖啡馆》,可以找来借鉴。
5厨具类碗盘盆类、锅具、刀具、锅铲等厨具、砧板、餐具、烘焙工具及模具等厨房用品,可以算作厨具类。
很多厨具其实可以互相替代,在购置前就应该想好这个物品是否具有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功能。
我曾经买过一个韩式煎锅,它的功能是波浪形锅底,可以把油滤掉。后来我发现吃一顿韩式烤肉的时间,还不如我刷一次这只锅的时间长,然后这个锅就变成了鸡肋。
厨具类大多不怕高温,所以紧邻燃气灶上下的橱柜都可使用,折叠存放。
还有些漂亮的锅具、厨具,直接展示在台面上就好。
6厨房电器类电饭锅、电水壶、面包机、豆浆机、烤箱、料理机、榨汁机、厨师机……
还是基本原则:不需要的就不要买,别人送的不需要的就问问朋友圈里有没有人喜欢。
如果在装修前没有规划专门的区域,可以在橱柜对侧加装一组不锈钢储物架,或者直接用烤箱专用架之类装在墙壁上。
电器类尽量放在一起,因为我们不希望电线在厨房里打结。
7还没被分类的其他物品例如保鲜膜、锡纸、封口夹、杂志、烘焙书、食谱、药品等。
零碎的小物、摆出来会比较乱的东西,也没办法装在盒子里放进橱柜里,那就通通放进厨房抽屉里就好。
如果没有足够的抽屉,还有一种解决办法:用罐子或盒子分类装好,放在厨房推车里。还能营造出一种随性的风格。
如果不想每次喝咖啡还要跑到书房拿杂志,烘焙书和杂志超级建议放在厨房里,摆在窗台上、或者用储物盒装起来。封面漂亮或者正在看的还可以随意放在桌子上,既是空间调剂、又方便随手翻阅。
Step3用小物装饰你的厨房
打造生机厨房的终极秘密
曾有朋友说,收拾整理太麻烦,更喜欢凌乱随性的美。
其实这种凌乱随性,是在收纳好基本物品的基础上,无为而为,创造出的随性与小清新。
除了基本的收纳之外,打造生机厨房,需要更多的细节和小心思。
外在展示部分一定要避免过多的塑料或密胺制品。
植物、木制品、陶瓷、藤麻制品最能打造厨房生机勃勃的质感。
布艺品如桌布、靠垫、桌垫等很容易营造出厨房的感觉,可以选择点睛的主题色,或者相搭配的装饰物。
手作物品也能增加厨房的韵味和整体功能统一性,例如就将花器和水壶都缠绕上麻绳,营造田园朴拙的感觉。
当季食材和DIY的节日主题小物、手绘的小卡片也是很好的厨房装饰品,而且应时应景。
我在厨房里种植了迷迭香、薄荷、小葱等绿植食材
厨房拥有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是因为我们用心去与每一件物品对话,积极而努力地去创造和enjoy当下这份简单的快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疗愈方式,我的心灵空间在厨房。
推荐一部我最爱的纪录片《食材花园》,我像传教士一样推荐给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阿莉丝?福勒用园子里新摘的香草、鸡窝里拾到的鸡蛋做了一道煎蛋饼,然后一跃坐在橱柜台面上津津有味地吃着,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给予的、原生的幸福感。
生活不在别处,在厨房。
想了解更多厨房收纳与装饰的idea,11月10号,“爱上生活”我们不见不散!
---------------------------------------
友情推荐
《爱尚生活》
只为打造您的高品质生活
自然艺术课|综合材料装置课|儿童摄影课|创意团体活动|主题工作坊|亲子成长营
是热爱自然和艺术、研习儿童心理学的南开大学校友、媒体专题与摄影记者
Lanna、Vina与李想共同研发开设的线下儿童自然艺术体系
我们将引领孩子,通过自然观察、绘画、综合装置、视觉艺术、艺术疗愈等方式,以主题课与活动等形式为孩子打开一个新的自然艺术世界
通过艺术,来了解和发现每一个孩子
图文皆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