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各大社交网络的《德国人的厨房》都看过吧。详细列举了德国人做菜的各种奇葩工具,并表示德国人多么多么在乎厨房的整洁和装修,完美诠释了中国人眼中的德国——完美主义。
还有年北京强降雨导致各处积水,而青岛强降雨后却不积水,因为它们的下水道是很多很多年前德国修的这个道理。
今年1月1日,慕尼黑的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德国订阅量最大的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完美德国的神话》,为德国人辩白了这两个事件,大意是,你们不要把我们想那么好,好到变态啊,我们也只是正常人,最多比你们好一点而已。
封面图是两个青岛妹妹在青岛过德国啤酒节Oktoberfest。
文中说,年我们给你们青岛修排水系统的时候,青岛才5.5万人口,现在都已经万了。而且我们当初只修了公里的排水系统,只占现在青岛排水系统的3%,当然,青岛的城市父亲们(dieStadtv?terQingdaos)已经为我们还原了事实真相。我们跟青岛奇迹没有关系!一点关系都没有!
关于他们的厨房,文中特别强调,没那么夸张,我们没有在厨房里做化学实验!但并没有过多详述。由于这篇帖子实在在我的朋友圈等处出现了太多遍,我也顺势看了很多遍。本身膜拜别人的美好厨房没有过错,但把功劳都归给德国人,确实有失偏颇。北欧人和德语区的厨房都工具很多,都是走精确路线的,而法意西等罗曼语系国家,虽然厨房不一定整洁得如同北欧和德语区,也不一定凡事都百分百精确,但对食材的尊敬,工具的多样化也是众所周知的。毕竟,罗曼语系的美食真的比北欧和德语区好多了。
那个帖子中有一张厨房兵器图,这个是真的。他们有很多锅,但不至于多得夸张,我们中国人也有很多锅啊。我妈做一顿两人份的饭,能用上四个锅呢。
除此之外别的都有待商议。
比如那些针对不同食物的工具,如面包等分机,钻苹果核的工具,刨丝神器,土豆切条机,蘑菇刷,蛋清分离器,切豆角器。都不常见。当然不代表没有,只是不是必须。
“德国主妇在厨房里不是做饭,简直就是做化学实验,温度计、量杯、滴管、天平、计时器一应俱全;食材,不论果、蔬、肉、骨,撕、拉、拔、削、剁;形状,不计方、条、圆、扁、片、块、丝、角,德国主妇们都有一定的专属工具,要人省时省力。”
这听起来简直不是做饭,是欧阳锋下*!将心比心,我要是德国人,看了这段,也会渗得慌。他们不过是要做饭而已,工具多了熟练了,哪个用得顺手就用哪个,没有那么多认真的学问。
另外,洗碗机、微波炉、烤箱、面包机、咖啡机、榨汁机、打蛋器等都几乎是新式厨房必备,欧洲几乎都有,现在国内有这些的也很多啊。
这篇报道最后非常严肃地说,我们也是有小偷的,我们的火车也不是总那么准时的……总之,厨房里没有化学实验。
不过,其实我们也没真都这么想,德国人也是较真了。我们认为德国好,但具体有多好,都是网络标题的事,跟我们没太大关系。它们不把名字写得大一点,怎么增浏览量呢。没有浏览量和订阅量,怎么跟老板交差呢。充斥着夸张用语的网络文化,只告诉我们怎么自我膨胀,怎么没告诉我们怎么认清自己呢?
还是我们根本被爆炸的信息逼得一无所知?
总之,诸位还是少羡慕别人,少看